聽演講時,最困擾的一件事情,就是演講者精心準備了一堆投影片,前面還能雍容華貴地一一說明,隨著時間的流動,赫然發現時間不夠用了,演講者開始追趕進度,投影片開始跳過、掠過,最後不知所云,草草收場。
 
這樣的現象,在電腦工具普及後,網路又有豐富的資料庫,投影片還能當做提詞工具,許多人就一試成主顧。欲罷不能的結果,徒然造成場中彼此的困擾。
 
要掌控好時間,除了需要不斷的練習之外,也是有些小技巧的。在第一次準備兩小時課程時,我曾經陷入前面所提到的困境,究竟該準備多少張投影片來做題材?又該如何精準地掌控時間呢?
 
演講者一方面要操縱投影片,又要看計時器,實在很容易分神,顯得很不專業。因此,根據前文的經驗,一般人的專注力大約15~18分鐘,加上休息時間,我將120分鐘拆解成六個小段落,每個段落約15分鐘,加上QA與休息時間,時間應該可以比較容易調節。
 
15分鐘,依照自己的習慣,設定每張投影片講述的時間,比方說,每張投影片設定一分鐘說明(一個主題),如果該張投影片中有五個重點,我會拆解成五張投影片,讓標題隨著投影片張數一一浮現出來,這樣,15分鐘就會有15張投影片。未來,可以從投影片的張數,清楚每次演說所需的時間。
 
此外,除了用投影片來控制時間,我還使用一個隱形的計時器,那就是背景音樂。我會找15分鐘左右的音樂(或者5分鐘的音樂播3次),在演練時,以此當做背景音樂,隨著音樂旋律與投影片的配合,來調配速度。如果音樂旋律與演講主題適合,甚至於在演說中,就直接播放出來,從音樂來了解並調整目前演說的進度。
 
古代的一盞茶、一柱香都是計時的工具,誰說計時一定要有鐘錶呢!
 
*哥哥的觀點:演說是一場表演,再好的腳本,節奏不對,喜劇、悲劇都會變成鬧劇的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哥哥與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