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學習與創新的過程中,觀察力是很重要的一項技能,

然而,在細微觀察之後,接下來的過程一樣地重要,

這個過程就是「模仿」與「練習」,

從模仿中,了解創作過程的困難,

再藉由練習中的體驗,感受到新的事物,

從而修正新事物,調整成自己的想法,

最後成為新的創意。

 

當有新的專案需要啟發創意,卻又無想法與靈感時,

過去,我會選擇逛街,從街頭找創意,

近幾年來,由於時間比較充裕,

我會選擇到博物館或美術館針對主題去參觀,

特別是有導覽員的展覽。

 

相信大家對於藝術家是有一群創意的族群,不會有太大的意見。

尤其是有博物館與美術館認證的藝術工作者,更不會去質疑其創意。

只是,儘管我們可能已經開了天眼(參考我的陰陽眼一文),

卻未必有靈性。在生活背景與經驗不同的情況下,

仍與藝術家們的思考邏輯相距甚遠,

可能無法從一件作品,或一系列作品中,

參透其內涵,即使去觀看了展覽,卻也是枉然。

 

關於觀展找靈感這個旅程,

我是這麼做的:

首先對於有主題性的展覽,

至少會分兩次參觀活動(所以我說時間必須要充裕),

第一次參觀,完全沒有引導,

憑藉著自己的觀感,從展覽主題去思考作者欲表達的情境。

 

觀展後回家思考,接著,我會上網查詢藝術家與作品的資料。

過一段時間,我會確認有導覽員介紹的時段,做第二次觀賞活動。

第二次的觀展活動,藉由導覽員的介紹,

讓我了解自己與藝術家思考邏輯上的差異。

 

導覽員跟藝術家一樣是個有趣的族群,

在非熱門時段,許多導覽員可能是仍在就學的學生,

由於觀賞的人不多,他們有時間慢慢地解說,

讓我可以從中了解藝術家期待在展覽中傳達的核心理念,

這些導覽員,許多觀摩過甚至於參與佈展的整個歷程,

更直接接觸過藝術家,因此,從他們所傳達的興奮之情,

與敘述展覽的花絮,

能讓我能夠更深入想看作品的細節,

並體會其中欲傳達的意念。

 

多數的個展,會以特定的媒材或獨特的主題來呈現,

比方說,藝術家游文富先生,自小家中從事竹藝事業,

求學時,進入空軍官校,成為飛行員,

又嚮往鳥類飛行的自由自在。

退伍後,完成他兒時夢想的藝術工作。

 

因此,他的作品素材絕對有兩個主要元素,就是竹子、羽毛。

加上自小對於書法的興趣喜好,並體驗中文字的奧妙,

展覽作品的命名以中文字的解體與組合,成為四個字的主題。

比方說:「竹工凡木」這樣作品,就是「築」這個字的拆解,傳達的是以傳統竹籤編織結合現代鷹架構體,透過「匿形」的概念,詮釋「築」字的精神內涵與另一種可能。(台北當代藝術館-2015游文富個展

 

再看「矢口立日」這件作品,就是「知音」兩個字,藝術家想傳達「往日再現、舊地重遊」的體驗。(台北當代藝術館-2015游文富個展
 

如果沒有經過解說,一般凡夫俗子看到的,可能就是一個巨型竹編製品,以及一個竹製像插花的劍山,有個裸男影像與機械聲的裝置藝術罷了。

加上導覽與說明,一切變得那麼有條理,句句都能挑動到你的心弦。

 

在這幾年的觀展中慢慢的體會與發現,一個好的藝術作品,

跟商品一樣,必須能夠說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。

過去,觀展因時間或者是興趣的關係,

非主動去體驗,加上觀看的知名藝術家多以作古,

與我的時間空間有很大的距離(抱歉,理工科系比較少接觸歷史),

隨著生活的體驗,與年齡的增長,

有幸能夠透過近距離觀看這些當代藝術家,

加上這些藝術家的生活背景,與我的成長環境有了些許重疊之處,

透過年輕導覽員解說,將作品與故事結合起來,

自然,心中的漣漪與共鳴也激盪出來了。

 

與各位分享,在觀看藝展的過程中,

有幾個的與收穫是必然的,

其一,當然是享受藝術品的美感。

其二,體會藝術家在有限的媒材中,如何呈現作品的故事性與生命力。

其三,就是作品說故事的能力,如同現在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故事行銷。

 

藝術品的美感,可能因每個人的觀感不同而見仁見智。

但是,從媒材的選擇與限制,如何讓觀賞者了解媒材所具有的意涵,

也許是環保意識、或是設計者的童年回憶,還是對於故鄉的思念等等。

都能夠精準地傳達讓觀賞者們了解,

也才能從中體驗設計過程中,

作者如何在有限或平凡的素材下,創造出非凡的作品。

 

透過兩次的觀賞,尤其在第二次的導覽介紹中,

一方面可以印證我的陰陽眼功力與我的慧根,

另一方面,則可以享受與體驗另一套豐富的故事內容。

在兩次觀賞的「異」與「同」之間,

我可以慢慢思索手邊的創意工作,

假想我是一個藝術創作者,

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,尋找出我的觀眾,

精準地傳達我所期待的意念,

並且,說出一番創意的故事。

 

各位,開始找找週邊的美術館與藝廊,向偶像們致敬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哥哥與姐姐 的頭像
    哥哥與姐姐

    哥哥姐姐有練過

    哥哥與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