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「心靈投手」(The Rookie),敘述一位高中化學老師,為了追求兒時棒球夢,重新逐夢參加新人選秀,而成為大聯盟高齡的菜鳥,是個激勵人心的故事。
電影中令人深刻的一句話,就是父親跟他說的:「去想你想做的事,想完之後,就去做你該做的事。」,父親認為投球只是兒子的興趣,不能糊口。還是找份安穩又能填飽肚子的工作,比較實際些。
踏入現實的社會,許多前輩們會告訴你,還是先填飽肚子吧!不是每個人的興趣,都能當飯吃的。
興趣說來輕鬆,就是沒有壓力,有熱誠才稱得上是興趣,當興趣變成壓力,就說不上是興趣了。有點繞舌吧!換個方式來詮釋「興趣一定要當飯吃嗎?」這個主題,如果你的興趣,正巧是目前工作內容,又很巧地你也有這方面的天份,能夠在該領域擁有最佳表現,得到市場的認可,有個好收入,完全沒有任何壓力。那恭喜你有份吃得飽的興趣。
反之,當興趣轉換成工作,讓你的興趣不再是愉悅的興趣,而變成生活上的壓力,那表示這碗飯不好捧,當零食可能比較可口些。
 
*哥哥的觀點:重新盤點自己的優勢,確認你的興趣是主食,還是僅能當零食,才能保有完整的興趣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創意 創新 思考 電影
    全站熱搜

    哥哥與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